2019年3月1日 星期五

高雄中學哲學課程―認識自己與性別意涵

圖/文 楊婉儀(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兼所長)

       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與中山哲學研究所共同辦理的「高中校園人文思考課程」,這學期於高雄中學開設:「悠遊於思考、創造與欣賞歷程中的哲學課」。本人很榮幸帶領中山哲學研究所的同學們,以本所致力發展的歐陸哲學思維為經,跨領域研究為緯,共同設計哲學跨領域教學教案。以行動展示哲學不僅是知識,更是持續發生中的動詞,著重反思、釐清概念,帶領思考者脫離固有思考習慣的限制。以下以「認識自己與性別意涵」課程為例,簡述我們的教學歷程及方法。
心理測驗後留給同學3分鐘,讓他們思考在測驗中呈顯的自己與
一向以為的自己之間的有沒有落差?以及為何有這樣的落差?
藉此呈顯認識自己的必要性,引發學生自我探問的動機。


        認識自己相傳是刻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,故而我們的哲學課以探問自身的行動為起手式,並將討論帶向當下的重要議題:性平問題。課程首先透過心理測驗讓學生進行自我探問,接著一起閱讀柏拉圖〈饗宴〉中的一小段文本,共同探討性別與愛等議題,再以1903年沃特豪斯作「厄科與納西瑟斯」,探討自戀以及與他者間的情感關係。課程目標著重於,讓學生體驗發現自己、參考文本、形成問題、共同討論、給出屬於自己的答案等作為動詞的哲學的發生歷程,藉以扭轉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。
讓一位同學畫出另一位同學所描繪的完美的人,
呈顯出想像與現實的落差,藉此反思想像與現實的關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